• 主页 > 知识问答
  • 53岁退休女性照顾瘫痪父母:家庭支柱的坚韧与挑战

    (一)个人情况

    客户是一名53岁的女性,身体健康,已退休。她很健谈,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她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我在家照顾瘫痪的父母,很少出门。

    (二)家庭情况

    一家五口住在一栋建了20多年的老房子里。附近有几间小屋。房子的装修比较简单。

    我的父亲今年76岁,最近患有心脏病,导致血栓并导致脑梗塞。由于发现较晚,他错过了救援时间。出院后,他住在自家东侧的一间小房子里。现在他瘫痪在床,思绪无法控制,经常大喊大叫、胡言乱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 ,我的手脚失去了控制,卧床一个多月了。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我身上长了大片褥疮。

    母亲72岁,患有高血压、脑出血、陈旧性脑梗死、听力下降、左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右侧身体部分僵硬、瘫痪。她已经在床上躺了很长时间,生活不能自理。本人于2021年6月申请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评定为中度伤残。每月护理服务时间为每天2小时,共13天。

    我丈夫今年54岁,患有尿毒症16年了。他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并且无法工作。

    儿子今年31岁,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镇上工作,还没有结婚。客户对此很担心。

    (三)经济形势

    父亲每月养老金2000多元,母亲1000多元,服务对象1000多元,丈夫无收入;儿子在镇上买了房子,买了车,需要还贷款,收入自己支配;综合起来,一家人的月收入在5000左右,但由于有3个病人,医疗费用还是很大,剩下的钱可以满足家庭的基本开支。

    (四)社会支持

    我住在一个村庄,与邻居相对熟悉,但我得到的支持有限。她的大多数亲戚都住在附近,有时会来看望她的父母,以提供一些安慰。

    2、预测分析

    理论实用技巧_生活中的理论技巧_生活中理论结合实践的案例

    (一)问题与需求分析

    综合分析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情况,问题和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看护压力增大,需要支持。

    父亲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会和客户轮流照顾母亲,这样可以让母亲感到轻松一些。现在我父亲瘫痪了,情况很不好。委托人每天要照顾两位老人,有时还要照顾自己的丈夫。照顾的负担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

    二、经济压力有待部分缓解。

    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儿子名下有房、有车,不符合低保等相关救助申请条件。但有3名患者医疗费用高昂,父母瘫痪在床,消耗大量尿布等护理用品。

    3、我为儿子的婚姻而担心,相当着急。

    客户很担心儿子的婚姻,因为家里有三个病人,很少有女孩会爱上他们这样的家庭。此前亲戚曾为儿子介绍过相亲,但没有成功。

    (二)优势资源分析

    1、个人层面:当事人虽然有很多顾虑,但性格乐观,能很快改变想法,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

    2、家庭层面:家庭氛围良好,丈夫和儿子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当事人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另外,亲戚们也非常关心他们的家庭,尤其是父亲的妹妹,提供了很多帮助。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一)干预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

    生活中的理论技巧_生活中理论结合实践的案例_理论实用技巧

    所有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家庭成员问题是由于整个家庭沟通方式不良造成的。因此,家庭问题不能归咎于某个或某些家庭成员个人,而是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家庭环境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方式以及这种方式与家庭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连接。

    沟通是相互传递和共享信息的过程。通过沟通,你可以解释原因,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对方的观点来纠正自己的观点。帮助家庭成员化解家庭矛盾和紧张气氛,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落实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相互支持较少,客户不得不独自承受家庭中突然的变化和问题,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和家庭成员认识到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性,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重大事件对案主的影响等,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模式,从而改变行为。促进家庭功能的恢复。

    (二)服务宗旨和目标

    一、服务宗旨

    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改变沟通和互动方式,促进家庭成员行为改变,加强家庭相互支持,使家庭功能正常运转。

    2、服务目标

    (一)引导家人充分沟通,表达感情,相互理解和支持。

    (2)协助家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新的沟通互动模式。

    (3)让父子帮助服务对象照顾父母,减轻她的照顾压力。

    (三)服务策略

    1. 接触阶段

    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和她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

    2.起步阶段

    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及后续计划。

    3.干预阶段

    (1)向服务对象传授褥疮护理技巧,提高其护理能力。

    (二)引导案主、丈夫、儿子相互沟通,表达想法和感受,加强相互理解和支持。

    (三)召开家庭会议,讨论解决父母照顾、经济救助、儿子结婚等家庭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新的沟通和互动模式。

    (4)发挥丈夫和儿子的支持作用,协助当事人照顾父母,减轻其照顾压力。

    (五)与市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慈善商家沟通,链接纸尿裤等护理用品。

    (6)服务过程中,及时疏导服务对象的情绪。

    4. 结束阶段

    引导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回顾已达成的目标和进展,巩固调整后的家庭沟通互动形式,提升取得的成果。

    4、服务实施流程

    第一阶段:建立专业关系并评估客户的问题。

    客户的母亲领取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已有一年多了。当社工挨家挨户探访时,她发现父亲也因突发疾病瘫痪在床。客户的照顾压力增大,她难以适应,心情低落。社工通过倾听、换位思考等方法及时缓解她的低落情绪,鼓励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采取积极行动去解决。 。

    生活中的理论技巧_理论实用技巧_生活中理论结合实践的案例

    随后,社工会与案主一起梳理案主的问题和需求,评估和分析可以解决和采取行动的方面,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和后续计划。

    第二阶段:传授褥疮护理技巧,提高她的护理能力。

    客户的父亲卧床不起一个多月了。由于血液流通不畅,他的身上出现了大量的褥疮。她缺乏处理褥疮的技能。社工收集了日常预防和护理褥疮的要点,并下载了褥疮护理视频供服务对象观看和学习,以提高其护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父亲的褥疮没有再变大。

    在此过程中,社工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向案主传授褥疮护理的相关知识,并让其进行实际练习,提高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家庭成员相互沟通,加强相互理解和支持。

    社工分别采访了案主、丈夫和儿子,了解他们对案主父亲突然患病瘫痪在床的想法和感受。客户觉得照顾的压力增加了,丈夫觉得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大了。事情严重了,儿子感觉他们家有麻烦了。随后,社工引导他们相互沟通,打破家庭沟通少而深入的局面,加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基于此,社工要求他们继续互相沟通,谈谈对儿子婚姻的想法和感受,加强大家对相互沟通的认可,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互相沟通。

    在这个阶段,社工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充分表达彼此的感受和想法,促进他们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其他情况,让家人不断地沟通,锻炼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四阶段: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沟通互动模式。

    组织家庭成员,召开家庭会议,讨论解决父母照顾、儿子结婚、经济压力等家庭问题。经过家属沟通讨论,达成如下协议:父母的照顾仍以服务对象为主,但丈夫和儿子将伸出援手,减轻她的照顾压力。对于儿子的婚姻,母亲也不会再心急,会继续让亲朋好友关注。儿子遇到合适的女孩也会积极行动,去追求。对于经济压力,儿子同意给母亲一些钱,缓解暂时的困难;以后,如果她母亲需要的话,他也会提供一些支持。由于身体原因,丈夫除了帮助当事人外,主要以休养和照顾自己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沟通和互动模式逐渐建立。

    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监督者的角色,主导家庭会议,支持家庭决策,督促家庭成员积极行动。

    第五阶段:联动护理物资,缓解部分资金压力。

    在了解服务对象对纸尿裤等护理用品的需求后,社工积极与市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及爱心企业沟通,为服务对象链接合适的纸尿裤,缓解部分经济压力并希望他们能够度过这个困难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将合适的物资链接到服务目标家庭,扩大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六阶段:结束服务,巩固已建立的家庭沟通互动模式。

    协助客户及其家人回顾所达成的目标和取得的进展,让他们看到所取得的成果,增强改变意识和自信心。还要和家人讨论如何维持既定的家庭沟通和互动模式,以及未来遇到新的困难时该怎么办。

    五、案例评价

    1. 过程评估

    在案件服务过程中,充分运用家庭系统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开展。当面对案主的问题时,社工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将问题放入她的整个家庭体系中,通过改变家庭的互动沟通模式来推动案主问题的解决。

    在构建新型家庭沟通互动模式时,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和监督者的专业角色,促进家庭成员的改变和行动,促进家庭功能的恢复。

    2.结果评价

    (1)服务对象学习了有关褥疮的知识和护理技巧,父亲的褥疮不再长了;同时,丈夫和儿子也参与到两位老人的护理中,减轻了她的护理压力。

    (2)社会工作者联系了一些尿布和其他护理用品的资源,这减轻了一些经济压力。

    (三)家庭成员互动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相互理解;还可以讨论共同解决家庭问题,家庭成员可以相互支持、帮助、共同面对困难。

    6. 专业反思

    1、本案例服务的重点是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沟通互动模式。如何动员家庭成员参与,是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一是与每个成员单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二是慢慢引导他们互相交流、表达自己。最后召开家庭会议,讨论解决家庭问题。这样,家庭成员就能互相支持。

    2.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一定需要直接解决案主的问题。他们必须打开她周围的支持网络,利用她自己的资源来解决具体问题。

    3、在服务中,服务对象的配合也很重要,社会工作者才能引导和推动服务对象一步步前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rezgo.com/html/tiyuwenda/945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